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生活服务 你的位置:上海temu详情页外包 > 生活服务 > 全职美工 刨根问底,“绒家务角头”这地儿在北京哪儿??|东城区街道04北新桥街道
全职美工 刨根问底,“绒家务角头”这地儿在北京哪儿??|东城区街道04北新桥街道 发布日期:2024-08-06 09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全职美工 刨根问底,“绒家务角头”这地儿在北京哪儿??|东城区街道04北新桥街道

总撰稿 /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(小强)    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第2228篇文章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,更多完整内容,点击音频!

北新桥街道,是北京市东城区下辖街道,地处东城区东北部,东依东直门北大街、东直门南大街与东直门街道为邻,南临东四十条与东四街道毗连,西至雍和宫大街、东四北大街与安定门街道、交道口街道接壤,北靠安定门东大街与和平里街道相邻。

图片

说到北新桥,老北京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,但传说毕竟是传说,北新桥这个地名到底是怎么来的?您真的了解吗?

图片

图片

据《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》记载:北新桥,元朝称兴桥.其形制已无考。明朝此地称绒家务角头。清宣统时称北新桥。今桥虽不在,但其所称地名一直沿用至今。以北新桥命名的街巷有北新桥头条、二条、三条。然而,经过本节目制作人,总撰稿,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世强(小强)老师的考证,这一条地名的由来,并不是十分准确,北新桥地名的由来其实并不简单。那这座北新桥到底在哪儿?是东西走向还是南北走向?北新桥地名的由来,是不是像有些研究者所称,是“北边的新桥”的缩写呢?那哪座旧桥又是哪座?

图片

明代北新桥叫绒家务角头!

至于北新桥在元代被称为兴桥,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相关古籍考证,所以我们姑且采信。而水利专家蔡蕃老师根据《历史地图集—埋藏沟渠》图考证:北新桥上面的桥梁,应该为历史遗留的万宁桥到北馆通坝河水渠上的一座,这条水渠,郭守敬曾经建议疏浚为坝河补水,后来,被埋藏到地下。根据历史地图显示,这条水渠的河道基本为东西方向,所以水渠上的桥梁自然是南北通行。但这条河渠到底是何时埋藏的,需要进一步研究。

图片

到了明代,张爵《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》记载:″北居贤坊五牌三十八铺 绒家务角头东直门大街 小街 新太仓北门 箍稍胡同 等等,手帕胡同 杨二官胡同 针匠胡同 新街 报恩寺 永康侯胡同 五岳观 元宁观 石染家胡同”可见,当时的地名中还没有北新桥,《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》也说北新桥的这片地方被称为绒家务角头。

现在看来,绒家务角头可能是姓绒的新太仓官员办公地拐角的意思。这也说明,北新桥在明代以前是一个很重要的十字路口。

“务”是办事的意思,“国”有“国务”,“党”有“党务”,“校”有“校务”,“警”有“警务”,“水”有“水务”,经管仓库的叫“仓务”。办事的人有具体官职,办事的机构有级别名称,如:国务委员、教务主任、司务长;国务院、税务局、警务处……不过,有时人们会把姓氏和官讳合起来,现在常听人叫“郑局”、“张处”、“王队”,古代则称鲁家务、孙家务。

在明代“仓务”是官,但不入流。大明官员实行等级制,分为九品十八级,最低品级为九品。“仓务”在九品以下,虽然没品级,却依然是官员身份,吃着皇粮,拿着朝廷俸禄,地位虽不高,也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差事。所以,有可能经管新太仓仓务的绒氏办公地被官称绒家务。

绒这个姓氏,非常罕见,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绒氏始祖为平阳府、洪洞县、赵城县等籍人氏,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,他的后裔在今天北京,上海,浙江的余姚,四川的成都,山西的临汾、运城、灵石等地都有分布,但不知这个姓氏的来源。也许,正因为这个姓氏罕见,所以命名为绒家务更有独特指代性。

角头,西北方言,路口拐角的意思。西北方言把高处叫高头;把低处叫哈头(hǎ,下边的意思)。《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》中有不少地名叫角头,灯市口大街的西口、东口,分别称上角头、下角头。交道口叫大都角头,说的是这个十字路口以大都路总管府为标准方位得名。

元明时期,东直门一带曾有河道,是漕运建仓的地方,朝廷先后在这里设立过旧太仓、新太仓、北新仓、南新仓、北门仓、南门仓、东门仓、海运仓、禄米仓等以存储漕粮。张爵在《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》中,位于东直门大街南侧、小街以西的地名只有“新太仓北门”,没有别的,其余全是东直门大街北侧的地界。说明从东直门南小街到东四北大街,北起东直门大街,南止东四·十四条,这个范围在明朝整个属于官仓:新太仓。没有民居。

新太仓内沟渠纵横,我们从历史延续下来的地名即可得知仓内存在″八宝坑″、″罗(骡)车坑″、″九道湾″等诸多水情。进出仓廒,小坑可以绕道走,遇到大沟就需要搭桥,新太仓内旧存的板桥、石桥后来在清代撤仓变成民居时都成了新胡同的命名依据。

另外,张爵对东直门大街北侧胡同的名称记载,上海temu详情页外包现在基本上都能对上号。

图片

北新桥是清代才有的地名!

《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》中说清宣统时称北新桥,这一条是不准确的,因为,我们从1760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绘制的《北京内城图》、1810年,也就是清朝嘉庆年间绘制的《京城全图》、清1875-1908年光绪年间绘制的《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》等历史老地图中,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北新桥的地名标注。所以说,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间,北新桥的地名已经出现。

图片

1810年清嘉庆年间京城全图

那么问题来了,北新桥到底是东西走向的桥还是南北走向的桥?这个地名到底是指“北面的新桥”还是特指北新仓附近的一座桥呢?

据清1875-1908年光绪年间绘制的《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》我们可以看到,在目前北新桥路口西侧,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渠,挡住了东直门内大街东西向大街的行人通行。作为北京城内的一条重要道路,在这条沟渠上肯定是要建造桥梁的,所以,如果这座桥是北新桥的话,就应该是东西朝向。并且,当年王公府邸大多在内城,他们如果要去北新仓去领粮食,自然要走这座桥,那因为是去往北新仓的桥,所以命名为北新桥也是有可能的。

图片

1875-1908年光绪年间绘制的《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》

红线都是原来北京水系中的沟渠,北新桥、交道口都有南北走向的一条小河沟

清代,东直门朝阳门一代,有存储粮食的多座仓廒。当年号称有“清代十三仓”也称“京仓”。计有禄米、南新、旧太、海运、北新、富新、兴平、太平、储济、本裕、丰益十一仓,加上通州中仓、西仓、总计十三仓。其中,亲王、郡王等有爵位者还可领江米、黑豆、黍[shǔ ]米。各类米料各有仓属,而黍[shǔ ]米正是由北新仓放领的。黍米就是黄米,可以酿酒,做糕、蒸黄米饭,是很重要的五谷之一。所以,亲王郡王家的下人每月去北新仓领黍米,当然必须要走北新桥,地名由此而来,自然是顺理成章。

并且,据王同祯《北京的桥》和梁欣立《北京古桥》记载,北新桥都是东西走向,只不过是座不起眼的小桥。

不过,查阅由满大臣海望负总责,郎世宁和沈源任技术指导的1750年《乾隆京城全图》,北新桥周边已经没有任何河道或桥体的标注,只是标注有“石桥胡同”。这说明至少在乾隆年间,北新桥已经无存,而仅仅剩下地名了。但是,在1810年嘉庆《京城全图》,北新桥的标注又出现了小桥的图标,是南北走向,所以,当年北新桥到底有没有桥,如果有桥,当年的沟渠是南北走向,而北新桥也是南北走向,这就自相矛盾了。这也就成为一个无解之谜。

所以,有研究者说,北新桥其实和北新仓无关,而是指北边的新桥。那到底是哪座旧桥北边的新桥呢?

据文史研究者杨征老师考证:从北新桥地铁站C口出来,是一条胡同名极具特色的胡同:石雀胡同。雀是麻雀的雀。这条胡同的特别之处在于,胡同名的读音很多人容易读错,并且路牌上的拼音也是错的。因为,长期生活在这一带的老北京都知道应该怎么读。这里面的“雀”字,发音是“巧”,而不是“确”。这和老北京人称麻雀为“家雀(音巧)儿”是一个道理。这么解释,并不是说这条胡同和鸟类有关联,实际上,“石雀胡同”其实是“石桥”的讹变,也就是说这条胡同的本名应该是“石桥胡同”。并且,我们从这种清朝的老地图中,也确实看到了石桥胡同的名字。因此,杨征老师认为:石雀胡同口原来有一座石桥,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新桥。从胡同这个名称,可以证实当年的北新桥确实是一座石桥,而不是木桥。

那旧桥在哪儿呢?在石雀胡同南边,有一座板桥胡同,也许,原来在板桥胡同口,就有一座木桥,相对于板桥,这座石桥是新的,并且是在板桥胡同的北边,所以就叫了北新桥。当然,这也只是研究者的猜测,需要我们古籍史料进一步研究。

不过,本节目制作人小强认为,清代才被命名的北新桥,是因为北新仓而来,并且,清代时,这里确实有一座北新桥。

图片

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绘制北京内城图已经叫北新桥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